实拍广州暴雨水浸街,城市应对与市民生活

广州暴雨中的“水浸街”纪实

在九月的广州,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再次考验着这座城市的排水系统和市民的应对能力,从凌晨到傍晚,连续的强降雨不仅刷新了多个区域的降水历史记录,更让广州多条街道变成了“水浸街”,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本文将通过实拍镜头,记录广州暴雨中的这一幕幕场景,探讨城市应对暴雨的措施以及市民的生活状态。

暴雨突袭,城市陷入“水城”

9月15日午后,广州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乌云密布,紧接着暴雨如注,雷声轰鸣,这场暴雨来得迅猛而持久,仅数小时内,多个区域便出现了严重的积水现象,据广州市气象台介绍,此次暴雨主要由冷空气、高空槽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所致,雨势之大、范围之广,实属罕见。

在天河区珠江新城,暴雨导致多处路段积水严重,行人难以通行,车辆更是如同“开船”一般缓缓前行,记者在现场看到,百米外的高楼大厦在雨幕中变得模糊不清,积水深处已没过路沿,冲上了人行道,部分低洼地带甚至出现了小型“湖泊”,行驶的车辆不得不减速慢行,以防熄火或被水淹没,多条道路因此出现了交通拥堵。

实拍广州暴雨水浸街,城市应对与市民生活

海珠区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滨江东新凤凰菜市场周边,积水迅速上涨,短短十多分钟就达到了人的脚踝处,部分地势更低的路段,水位甚至接近70厘米,将停靠的小汽车淹了一半,沿街商铺和居民楼也未能幸免,不少店铺门口堆满了沙袋,以防积水涌入。

市民生活受阻,积极应对

暴雨不仅影响了城市的交通,更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在番禺区汉溪大道,记者看到,积水路段长达数百米,积水最深处甚至达到了大腿中部,一位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将外卖箱放在胸前,双腿托着箱子,小心翼翼地涉水前行,只为将热腾腾的饭菜准时送达顾客手中,这一幕,让人既感动又心酸。

市民们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暴雨,有的市民选择步行或骑行共享单车,避开积水严重的路段;有的则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期;还有的市民则选择留在家中,通过网络购物解决生活所需,在暴雨中,市民们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城市应急响应,全力排水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广州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全力排水抢险,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将暴雨应急响应等级升级,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市民注意防范,市排水公司也调集了大量排水设备和人员,对积水严重的路段进行紧急排水作业。

在珠江新城、海珠区琶洲国际会展中心A区等积水严重的区域,记者看到,排水工人们身穿雨衣、雨靴,手持水泵、水管等工具,在雨中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有的清理堵塞的排水口,有的操作排水设备将积水抽入下水道,还有的则负责疏导交通,确保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连续数小时的奋战,部分路段的积水逐渐退去,交通也逐渐恢复正常。

反思与展望:提升城市韧性

虽然广州市在应对此次暴雨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应急能力,但“水浸街”现象仍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统的一些短板,广州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还应加强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提高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广州还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生态设施,增强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能力;通过优化城市排水管网布局和管理模式,提高排水效率和可靠性;通过加强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形成更加高效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等。

广州暴雨中的“水浸街”现象虽然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坚韧与努力,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应急响应机制的日益健全,广州将变得更加宜居、安全、有韧性,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广州!

195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