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监局回应南京话梅刺客一颗71元,明码标价下的消费误导需警惕
南京德基广场的一家店铺因出售高价话梅而引发广泛关注,一颗话梅售价高达71元,一斤更是达到惊人的3580元,被网友戏称为“话梅刺客”,此事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公众对商品定价、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市场监管的讨论,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此事进行了回应,指出商家虽属明码标价,但计量单位的标注方式存在误导嫌疑,将要求商家进行整改,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上部分商品定价的极端现象,也再次提醒我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事件回顾:话梅刺客引发热议
9月29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南京德基广场的么凤士多德基店购买了一颗话梅,收银机上显示需支付71.6元,视频显示,装有话梅的玻璃罐上贴有标签,标明“清香话梅王,每50克售价358元”,这一价格迅速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表示难以置信,认为这样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接受范围,更有网友指出,标签上“50克”的字体明显小于“358元”,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面对网友的质疑,么凤士多德基店表示,他们的商品都是明码标价,价格清晰明了,当被问及为何标签上“50克”的字体写得如此小时,工作人员并未给出明确答复,生产商家则回应称,这种话梅之所以价格高昂,是因为采用了传统的手工工艺和古法制成,且原材料为进口,因此成本较高。
市监局回应:明码标价但存在误导
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并给出了回应,市场监管局表示,商家将克数和价格写在罐上,属于明码标价,并没有违反价格法,如果标签上“50克”的字体确实写得很小,与“358元”的字体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这样的标注方式可能会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一罐或一千克的价格,市场监管局将要求商家进行整改,确保标签上的信息清晰、准确、无误导。
市场监管局的回应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在市场经济中,商家有权自主定价,但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明码标价是商家应尽的义务,但标价方式必须合理、透明,不能利用字体大小、颜色等手段进行误导,否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维护自身权益
“话梅刺客”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学会识别商家的营销手段,避免被误导,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应仔细查看商品标签上的信息,包括价格、规格、产地等,确保自己购买的商品符合自己的需求和预期,消费者也应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如遇到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也应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或冲动购买,对于价格高昂的商品,消费者更应谨慎选择,了解商品的价值和性价比,避免被商家的营销手段所迷惑。
商家应诚信经营 树立良好形象
对于商家而言,“话梅刺客”事件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应坚持诚信为本,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确保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合理、透明,在标价方式上,商家应确保信息的清晰、准确、无误导,避免利用字体大小、颜色等手段进行误导消费者,商家也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的形象和口碑对于其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商家应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
“话梅刺客”事件虽然是个案,但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在市场经济中,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19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