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亮点,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亮点纷呈: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后,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4年10月10日在门户网站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草案共9章77条,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定,旨在营造有利于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多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认为草案亮点纷呈,将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公平竞争:平等对待原则贯穿始终
草案的第二章“公平竞争”和第三章“投资融资促进”突出平等对待原则,切实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场机会和发展权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指出,在公平竞争方面,草案规定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草案对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定期清理市场准入壁垒、禁止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限制或者排斥民营经济组织等作出了专门的规定。
这一规定不仅有助于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也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等方面面临诸多不公平待遇,草案的出台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投资融资:支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
在改善投融资环境方面,草案第三章重点对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完善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投融资鼓励支持措施在依法前提下,按照平等适用、市场化等原则实施。
这一规定不仅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也为其融资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渠道,当前,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草案通过完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也将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草案第四章详细规定了支持民营经济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王轶表示,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草案用了很多笔墨,出了很多实招真招,草案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经济组织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鼓励公共研究开发平台、共性技术平台为民营经济组织技术创新平等提供服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这一规定不仅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平台,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其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的竞争力,草案通过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措施,将有效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规范经营: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草案不仅注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也注重加强规范引导,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草案规定,民营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民营经济组织应当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者行为,建立独立规范的财务制度、防止财务造假等。
这一规定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规范市场秩序,长期以来,部分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信誉和形象,草案通过加强规范引导,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其实现健康发展。
服务保障: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
草案还致力于优化服务保障,明确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在制定与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时,应当注重听取意见,高效便利地办理涉企事项,完善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政策措施。
这一规定有助于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当前,政府服务效率和企业营商环境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草案通过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有助于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权益保护:加强民营企业家权益保护
在权益保护方面,草案第七章规定,实施限制人身自由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应当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进行,禁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规范异地执法行为。
这一规定有助于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提升其安全感,长期以来,部分民营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法律风险,草案通过加强权益保护,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激发其创业创新热情。
法律责任:强化刚性约束
草案针对不同违法主体和情形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强化刚性约束,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19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