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机场廊桥内起火,充电宝安全再敲警钟
: 上海虹桥机场廊桥起火事件:充电宝安全隐患亟待重视
2024年10月20日下午,上海虹桥机场T2航站楼发生了一起令人惊心动魄的事故:在一架进港航班下客时,廊桥内突然起火,疑似充电宝自燃,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因为事故发生在繁忙的国际机场,更因为起火原因直指现代人出行必备的充电宝,本文将详细分析此次事件的过程、原因、影响,并探讨如何加强充电宝的安全管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事件经过
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20日下午,上海虹桥机场T2航站楼的一架进港航班(CA2821,从天津滨海起飞)在下客过程中,廊桥内突然起火,目击乘客徐先生回忆称,他走到廊桥中间时,一名乘客的书包突然着火,火势迅速蔓延,燃起滚滚浓烟,密闭的廊桥内瞬间被浓烟灌满,乘客们惊慌失措,有人大喊“着火了,哪里有灭火器”,徐先生表示,在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快要窒息,周围人群混乱,前后都无法通行,直到机场工作人员赶到,迅速扑灭火焰并开窗通风,才将乘客疏散出去。
另一名乘客王先生则称,他被堵在机舱内20多分钟,期间听到工作人员说是一名乘客的充电宝发生了自燃,机场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迅速响应,火势在消防到场前已被妥善处理,未造成人员伤亡,机场工作人员随后确认,情况确有发生,但已得到控制,机上人员一切正常。
二、起火原因分析
此次廊桥起火事件,虽然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中,但目击者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初步判断均指向充电宝自燃,充电宝作为现代人出行不可或缺的“续命神器”,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由于充电宝冒烟、自燃引发的航空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此次上海虹桥机场的事故再次敲响了充电宝安全的警钟。
充电宝自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池质量问题:充电宝内部使用的是锂电池,而锂是非常不稳定的金属,在受到碰撞、挤压或高温等条件下,极易产生高温甚至自燃,一些非正规渠道生产的不合格充电宝,由于电池质量不过关,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使用不当:部分乘客在使用充电宝时,未按照说明书操作,如长时间充电、使用不匹配的充电线等,都可能导致充电宝过热,进而引发自燃。
3、携带不当:充电宝在携带过程中,如果受到外力挤压或刺穿,也可能导致电池短路,引发自燃,此次上海虹桥机场的事故中,疑似充电宝自燃的充电宝就位于乘客的书包内,可能是在携带过程中受到了挤压。
4、飞行环境特殊:飞机客舱属于增压环境,在飞机起降过程中,客舱压力会发生变化,在这种环境下,充电宝中的锂电池可能会产生变化,增加自燃的概率,民航局明确规定,在飞行过程中不得使用充电宝给电子设备充电,对于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应始终关闭。
三、事件影响及应对措施
此次上海虹桥机场廊桥起火事件,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对机场的正常运营和乘客的出行体验造成了严重影响,该事件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充电宝安全问题的关注,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充电宝的安全管理:
1、加强充电宝质量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充电宝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对不合格产品予以严厉打击,鼓励消费者购买正规渠道生产的合格充电宝,避免使用三无产品或非正规渠道购买的产品。
2、完善民航安全规定:民航局应进一步完善关于充电宝携带和使用的安全规定,明确充电宝的容量限制、携带方式和使用要求,加强对航空公司和机场的监管,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3、提高乘客安全意识:航空公司和机场应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提醒乘客在携带和使用充电宝时注意安全事项,如不要将充电宝放入托运行李内、不要长时间充电、不要使用不匹配的充电线等,在机场内设置明显的安全提示标识,引导乘客正确使用充电宝。
4、加强应急响应能力:机场和航空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充电宝自燃等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确保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次上海虹桥机场的事故中,机场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迅速响应、妥善处置,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5、推动技术创新:鼓励充电宝生产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更加安全、可靠的充电宝产品,开发具有过热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的充电宝,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
四、充电宝安全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此次上海虹桥机场廊桥起火事件,不仅是一起突发事件,更是一次对充电宝安全问题的深刻反思,充电宝作为现代人
19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