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英拐卖儿童案25日宣判,正义终将到来

: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宣判:正义与罪恶的较量

2024年10月25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余华英拐卖儿童案进行了重审一审宣判,这起案件不仅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更引发了社会对于拐卖儿童犯罪的深刻反思,余华英,这位从1993年起陆续伙同丈夫王加文或情夫龚显良拐卖17名儿童的犯罪嫌疑人,终于迎来了法律的最终裁决。

余华英,1963年12月29日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她的人生轨迹从早年便充满了坎坷与不幸,小学二年级时,母亲的去世迫使她辍学回家务农;17岁那年,父亲也离她而去,1984年,余华英在云南大理结识了重庆大足籍男子王加文,并与之结婚,这段婚姻并未给她带来幸福,反而让她陷入了更加困顿的生活,王加文因涉嫌盗窃被抓后,余华英为了生计,前往县城打工,期间结识了龚显良,并与其同居,产下一名男婴,由于经济能力不足以抚养这个孩子,余华英和龚显良决定将男婴卖掉,从此走上了拐卖儿童的犯罪道路。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25日宣判,正义终将到来

从1993年起,余华英伙同王加文或龚显良,在西南地区拐卖了17名儿童,并将他们带至河北邯郸贩卖,这些儿童来自12个家庭,其中5个家庭甚至被余华英一次拐走2个孩子,余华英的犯罪手段极其残忍,她不仅将儿童视为赚钱的工具,甚至在拐卖过程中对孩子进行虐待,被拐卖的杨妞花就曾回忆,余华英在拐卖她的路上多次威吓她,甚至用开水烫她的头。

余华英的犯罪行为并非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2000年,她曾因涉嫌拐卖儿童被抓,但刑拘两个月后便被释放,2004年,余华英在云南再次作案时被抓,和丈夫王加文一起以假身份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后获减刑三年,于2009年执行期满获释,出狱后的余华英并未改过自新,而是继续从事拐卖儿童的犯罪活动,直到2022年6月6日,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对杨妞花被拐卖一案立案调查,余华英才在重庆大足落网。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的审理过程充满了曲折,2023年7月14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余华英涉嫌拐卖儿童一案,检方建议判人贩子余华英死刑,同年9月18日,贵阳中院一审判决余华英犯拐卖妇女、儿童罪,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一审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案件并未就此结束,2023年11月28日,余华英拐卖儿童一案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二审期间,检察机关发现余华英在云南省还涉嫌拐卖儿童的其他犯罪事实,有漏罪没有处理,因此建议将本案发回重审,2024年1月8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作出二审裁定,发回重审。

2024年10月11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对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的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一案进行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余华英被控拐卖儿童人数从11人增至17人,公诉机关再次建议对余华英判决死刑,经过紧张的庭审,法院宣布择期宣判,终于,在无数人的关注与期待中,2024年10月25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进行了重审一审宣判。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的宣判,不仅是对余华英个人罪行的审判,更是对社会正义的一次彰显,拐卖儿童犯罪严重侵犯了儿童的人身自由和尊严,给受害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创伤,余华英的犯罪行为极其恶劣,她不仅剥夺了孩子们本应拥有的幸福童年,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对余华英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拐卖儿童犯罪为何屡禁不止?这背后既有犯罪分子的贪婪与残忍,也有社会监管的漏洞与不足,如何加强社会监管,提高公众对

195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