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泛滥致害26省,多地赏金猎捕能否成为解决之道?

近年来,野猪泛滥成灾,已在我国26个省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野猪数量的快速增长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更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多地政府纷纷采取赏金猎捕的措施,试图通过专业捕猎队伍减少野猪数量,缓解人与野猪的冲突,这一举措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需深入探讨。

野猪泛滥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野猪自身生物学特征、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政策实施以及天敌减少等因素,野猪繁殖力强、适应力强,种群数量快速增长,随着我国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持续改善,野猪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和丰富的食物来源,野猪曾被列为“三有”野生动物,捕杀受到严格限制,导致其数量进一步激增,而天敌如虎、豹、豺、狼等的减少或增长缓慢,也使得野猪缺乏自然调节机制,种群数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野猪泛滥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在农村地区,野猪主要破坏农作物、种植的药材林果等,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在城乡接合部,野猪则威胁到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野猪伤人事件频发,甚至闯入城市,闯入高铁联络线、居民卧室、街头店铺等,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2023年10月27日,一头野猪侵入南京南站至紫金山东站间的高铁联络线,与列车相撞引发设备故障停车,造成途经南京南站的部分列车晚点,并导致一名随车机械师不幸身亡,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野猪危害的警钟。

野猪泛滥致害26省,多地赏金猎捕能否成为解决之道?

面对野猪泛滥的严峻形势,多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控,赏金猎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为例,该县林业和草原局公开招募“野猪猎人”,计划猎捕成年野猪300头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捕猎一头野猪补偿2400元,无害化处理每头200元,这一举措吸引了多家专业捕猎队伍参与,经过公开遴选,已有六家专业野猪捕猎队伍与一家野猪无害化处理队伍被选中,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陕西、四川等地,政府通过公开招募赏金猎人的方式,试图控制野猪数量,减少野猪危害。

赏金猎捕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猎捕野猪的成本高、难度大,野猪身强体壮,耐力很强,嗅觉和听觉灵敏,野外猎捕十分困难,即使专业捕猎队伍也难以保证每次行动都能成功捕获野猪,猎捕过程中还存在安全风险,包括猎狗和人员的安全,每年都有猎狗在捕猎过程中牺牲,捕猎人员也需要购买足够的保险来保障自身安全,赏金猎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野猪数量,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赏金猎捕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野猪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过度猎捕野猪可能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进而对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野猪数量的减少可能导致其天敌如狼、豹等的食物来源减少,进而影响这些物种的生存,在猎捕野猪的过程中,必须科学论证、全面评估猎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严格按照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的数量、性别以及时段开展狩猎活动。

除了赏金猎捕外,多地还在积极探索其他防控措施,建立物理隔离带、实施“野生动物肇事责险补偿保险”机制等,在湖北十堰市郧阳区,重要的设施农业大棚种植区域四周建立了隔离带,以减少野猪带来的损失,该区还实施了“野生动物肇事责险补偿保险”机制,对农户因野猪等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进行理赔,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与野猪的冲突,但同样存在局限性。

从长远来看,恢复野猪天敌的自然种群才是从根本上消除野猪过多隐患的关键,通过科学全面监测野猪的种群动态,确保狩猎活动不会导致野猪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为野猪等野生动物提供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公众对野猪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减少人类与野猪的接触和冲突机会。

野猪泛滥致害26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地政府采取赏金猎捕等措施进行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防控,通过恢复野猪天敌的自然种群、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引导等措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195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