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被围起来了,中国治沙工程的伟大胜利
2024年11月28日上午,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中国西部传来:塔克拉玛干沙漠被围起来了,这一壮举标志着我国在防沙治沙领域取得了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沙地,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其边缘总长度约3046公里,多年来,它犹如一头难以驯服的巨兽,不断侵蚀着周边的绿洲和土地,中国治沙人从未放弃与这片沙漠的抗争,他们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截至2023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经形成了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但剩下的285公里空白区,却是这场沙漠阻击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这片区域涉及新疆3个地州的6个县,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和田地区皮山县、策勒县、于田县和民丰县,喀什地区叶城县,为了打好这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新疆出台了专门的方案,政策、资金、科技等要素纷纷向防沙治沙倾斜,布局了7个重点治理项目、12个子项目,涉及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7个地州市的46个县(市、区),综合治理规模达到3265.8万亩,总投资达到123.55亿元,这一工程将持续至2030年。
在治理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治沙方法,生物治沙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的治沙工作者和当地民众一起,种下了各种耐旱、抗风沙的植物,于田县在实施锁边过程中,坚持群众参与、产业治沙、效益固沙的原则,大力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等沙区特色产业,既实现了生态防护的目的,又让各族群众在治沙过程中受益,达成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工程固沙也不可或缺,通过铺设草方格等方式,固定流动沙丘,减少风沙的流动,40多年来,我国治沙人久久为功,持续铺草方格、恢复植被,在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光伏治沙更是一种创新的举措,在一些区域,利用光伏发电与治沙相结合的模式,既产生了清洁能源,又起到了阻沙的效果。
一年多来,60多万人次参与到这场伟大的治沙工程中来,在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于田县,随着最后一棵玫瑰花苗种下,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这不仅是数字上的胜利,更是中国治沙理念和技术的胜利。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围起来,意味着这片曾经肆虐的沙漠终于被人类驯服,这一成果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生态方面,锁边工程的完成有效地阻止了沙漠的扩张,保护了周边的绿洲和基础设施,流沙再不会向外蔓延,沙源再不会扩散,这让原来285公里的风沙通道被锁住了,不会危及绿洲,也不会危害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
在经济发展上,沙漠周边地区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稳定的生态环境可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而独特的沙漠景观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防沙治沙工程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化的工程,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可以利用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发挥经济效应,在和田地区发展肉苁蓉等沙区特色产业,通过种植梭梭、接种管花苁蓉等方式,既实现了生态防护的目的,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社会层面来说,这一成果展示了中国在应对环境挑战方面的决心和能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通过治理沙漠,改善了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一成果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并非一蹴而就,未来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虽然锁边工程已经完成,但沙漠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沙漠化问题,还需要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探索更加有效的治沙方法和技术,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中,新疆将继续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防治为重点,聚焦关键区域,集结优势力量,进一步增加空白区合龙处的宽度,巩固提升锁边成效,将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沙产业,推动沙漠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努力打造全国防治荒漠化的典范,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新疆力量。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围起来,是中国治沙工程的一个伟大胜利,也是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成果的背后,凝聚着无数治沙人的心血和汗水,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应该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境管理和技术创新,公众应该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坚持科学治理是关键,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调研掌握沙漠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特点等基本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需要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探索更加有效的治沙方法和技术,坚持群众参与是基础,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参与到治沙工作中来,通过群众参与,不仅可以提高治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坚持综合施策是保障,在治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沙漠化问题,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沙漠化问题防止沙漠化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围起来是中国治沙工程的一个伟大胜利也是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成果的背后凝聚着无数治沙人的心血和汗水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应该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19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