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哪些新信号

2025年2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为题,全面部署了新一年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仅延续了以往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更在多个方面释放出了新的信号,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

改革意味更浓厚,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改革”的意味尤为浓厚,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指出,文件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改革”这个法宝来破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改革的首要重点便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在“承包地”方面,文件提出要抓好土地承包30年到期再延长30年的试点工作,并进一步扩大整省试点的范围,确保承包地总体稳定顺延,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完善,这一举措有助于增强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对于“宅基地”,文件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盘活利用,但明确守住了红线和底线,即城里人下乡买宅基地和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的行为被严格禁止,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农民的宅基地权益,防止外部资本无序涌入农村房地产市场。

在“集体建设用地”方面,文件要求进行入市改革,完善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确保建设用地的存量入市,严格控制增量,这有助于农民在入市过程中分享财产收益,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哪些新信号

资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入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这一举措有助于破解乡村振兴资金不足的难题,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大片绿油油的麦田里,农民们正忙着浇水,为夏粮丰收打下良好基础,这背后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投入和金融机构的支持,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新乡县成功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聚焦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持续推进单产提升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摆在了国家安全的首位,提出要持续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文件从面积扩大、注重全环节、推进“四良”结合(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以及培育新主体和带动小农户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以河南省为例,该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等措施,成功提高了小麦单产水平,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8000万亩,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五年,也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了系统部署,要求加强监测,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和致贫;推进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分层分类帮扶;谋划好过渡期后政策的有效衔接。

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当地政府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成功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这些脱贫群众在政府的引导下,正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和切入点,其发展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件要求从县域范围内来考虑乡村产业的发展,统筹发展产业链和产业基础设施,增强县域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在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这个曾经“脏、乱、差”的落后村,如今已成为承载人们田园乡梦的热土,这得益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施和推进,以及县域富民产业的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李祖村成功实现了从落后村到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创新投融资机制,从聚焦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文件在多个方面释放出了新的信号,这些信号不仅为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福祉。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政策的指引下,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的美好图景早日实现!也鼓励广大读者深入探索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内容,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