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警打击摆拍卖惨造谣违法案,净化网络空间,守护公众信任
在数字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兴起,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虚假摆拍、造谣传谣等手段,博取流量、谋取私利,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损害了公众利益,为此,网警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打击摆拍“卖惨”造谣违法案的行动,有力维护了网络空间的清朗和公众的信任。
一、摆拍“卖惨”造谣现象剖析
摆拍“卖惨”造谣,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编造虚假剧情、设立悲惨人设,以博取公众同情和关注,进而实现带货、敛财等目的,这种现象在短视频平台上尤为突出,一些账号通过发布“果农滞销”“残疾人艰难求生”等虚假视频,吸引大量观众点击、转发,并在视频中植入商品链接,诱导观众购买,这些视频往往剧情夸张、与现实脱节,但因其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往往能迅速引发公众共鸣和关注。
以四川省乐山市公安局破获的一起虚假广告案为例,犯罪嫌疑人先某等人注册了名为“大××助农在行动”的账号,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大量虚假摆拍视频,他们声称自家果园种植的芒果、车厘子等水果滞销,通过展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重病急需用钱的老人家等悲惨场景,博取公众同情,经警方调查,先某等人的活动轨迹与所声称的产地不符,且视频中的“果农”实为职业演员,所售水果也非自家种植,该团伙通过虚假宣传,收取佣金敛财,涉案金额高达400余万元。
二、网警打击行动及成效
针对摆拍“卖惨”造谣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网警部门迅速行动,展开了全面打击,网警部门加强网络巡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锁定违法犯罪线索,网警部门加强与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合作,调取相关证据,追踪资金流向,确保案件顺利侦破。
在乐山市公安局破获的虚假广告案中,网警部门通过深入调查,锁定了以先某为首的犯罪团伙,经过周密部署,警方成功抓获团伙成员3人,并缴获大量作案工具,该案的成功侦破,不仅有力打击了摆拍“卖惨”造谣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也有效净化了网络空间,提升了公众对网络环境的信任度。
据统计,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净网2024”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共侦办网络违法犯罪案件11.9万余起,其中针对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造谣传谣类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依法严惩“网红”“大V”、MCN机构有组织造谣炒作等违法犯罪,全年侦办网络谣言案件4.2万余起,查处造谣传谣违法犯罪人员4.7万余人,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3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252万余条,这些行动有力维护了网络空间的清朗和公众的信任。
三、摆拍“卖惨”造谣的危害与防范
摆拍“卖惨”造谣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众利益,也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这些虚假视频和谣言会误导公众判断,引发社会恐慌和不安定因素,这些行为也会破坏网络空间的信任基础,导致公众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产生怀疑。
为了防范摆拍“卖惨”造谣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公众应提高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学会识别虚假信息和谣言,在浏览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内容时,要保持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风转发,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虚假信息和谣言,平台也应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确保商家发布的信息真实可信,网警部门应继续加强网络巡查和打击力度,对摆拍“卖惨”造谣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也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四、结语与展望
摆拍“卖惨”造谣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是网络空间的一大毒瘤,必须坚决予以打击和清除,通过网警部门的持续打击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网络空间将变得更加清朗和可信,我们应继续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平台监管和技术手段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网络生态环境。
我们也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的治理和维护工作,在发现虚假信息和谣言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和反映;在浏览和转发网络信息时,要保持理性和审慎态度;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时,也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这片属于我们的网络家园。
19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