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名业主深陷样板房装修陷阱,揭露装修行业的欺诈乱象

一起涉及80名业主的“样板房”装修陷阱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业主在支付高额装修款项后,却仅收到几车沙子砖头和几捆木板钢筋,而装修公司则卷款失联,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装修行业的欺诈乱象,也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面对看似诱人的装修优惠时需保持警惕。

据报道,这起事件的主角是大行家集团旗下的尚维塞、配新家等多家装修公司,这些公司以“半价样板房”“低价豪装”为诱饵,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广告引流,涉嫌利用合同漏洞骗取装修款,北京业主王勤是受害者之一,他统计发现,受害家庭多达80多户,其中一位内蒙古的业主更是支付了高达55万元的装修款,但一年半以来,只收到了几车沙子砖头和几捆木板钢筋,这些业主在支付全款后,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装修服务,随后被装修公司拉黑失联,据估算,这些公司涉嫌牟利近2000万元。

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23年,当时王勤在抖音上刷到了“大行家整装工厂”的精装房视频,随后添加了该企业一位赵经理的微信,赵经理向王勤宣传称,大行家整家定制在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装饰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将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国际整装定制家装节”,并邀请王勤前往参观样板房效果,王勤被吸引后,前往北京大兴区一展厅参观了大行家集团的精装样板房,在那里,他被告知只要缴纳定金,装完配合其他客户看房,就能享受半价豪装,还能申请国家扶持补贴资金最高1万元,在销售人员“最终12万元就能完成整装、保证60天内完工”等话术游说下,王勤当天支付了3万元定金,并与配新家公司签订了一份《样板房名额预留协议》。

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后续,王勤虽然收到了少量装修板材,但大行家工作人员却催促其支付全款才能动工装修,急于入住新房的王勤,后续又向其“财务总监龙双喜”个人银行账户转账了9万元,并签订了一份《整家定制订购合同》,交完全款后,大行家工作人员却失联了,一直找各种理由拖延装修,最终将其拉黑,至今一年半,王勤的新房仅完成了水电工程,而所谓“第三方工长”的电话也无法接通。

80名业主深陷样板房装修陷阱,揭露装修行业的欺诈乱象

王勤的遭遇并非个例,同样遭遇了大行家集团违约损失的消费者遍布内蒙古、山西等地,数量超过80人,他们起初都是在抖音、快手上看到的装修效果视频,被大行家以提供免费食宿、报销差旅费等条件吸引到北京参会,在交付全款后,他们却没有得到任何装修服务,也没有得到任何退款,公司人去楼空,留下的只有受害者的愤怒和无奈。

值得注意的是,大行家旗下的配新家公司在向老客户声称经营不善、公司倒闭的同时,又转移到滁州等地继续举办家装节、建设样板房展厅,并以同样的低价话术吸引业主付款,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诈,更是对法律的蔑视。

面对这一事件,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一官方工作人员表示,上述大行家、尚维塞、配新家相关公司及其举办的相关家装节等活动与该协会无关,全国各地有很多此类活动打着协会名称进行盈利,很难去约束,他提醒消费者要警惕“半价/低价样板房”装修陷阱。

对于受害者来说,这些提醒来得太迟了,他们不仅损失了巨额的装修款项,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维权过程中,他们遭遇了种种困难,有的受害者向公安报警,但得到的却是《不予立案通知书》,有的受害者选择起诉装修公司,但发现其名下已无可执行财产,这使得他们的维权之路变得异常艰难。

面对装修行业的欺诈乱象,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和应对呢?

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被那些看似诱人的低价优惠所迷惑,要知道,装修行业的成本是相对透明的,低价往往意味着低质或者欺诈,在选择装修公司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其资质、信誉和口碑,可以通过查看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过往案例等方式进行核实。

消费者在与装修公司签订合同时要注意细节,合同条款要细致明确,包括装修的具体项目、材料品牌、型号、规格及环保等级等都要明确标注,避免使用模糊表述(如“高端品牌”),防止以次充好,合同中还要细化各阶段完工日期,建议按进度逐项验收付款,如30%开工款、30%水电验收款、30%中期款、10%尾款等,这样可以确保装修质量和进度得到有效控制。

消费者在遇到装修纠纷时要及时维权,可以通过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工商部门举报、向法院起诉等方式进行维权,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曝光和维权,这些平台往往能够引起广泛关注,从而增加维权的成功率。

80名业主深陷“样板房”装修陷阱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装修行业的欺诈乱象不容忽视,作为消费者,我们要保持警惕,选择正规的装修公司,签订细致的合同,并在遇到纠纷时及时维权,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装修行业的监管力度,打击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195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