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9个行业乱象,消费维权任重道远

2025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如期举行,再次将聚光灯投向了那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业乱象,今年的晚会以“共铸诚信,提振消费”为主题,曝光了包括翻新卫生巾和纸尿裤、不灭菌的一次性内裤、维修“刺客”、保水虾仁、“电子签”高利贷、窃取个人隐私的获客软件、骚扰电话帮凶AI外呼机器人、疯狂敛财的手机抽奖以及公然售卖的非标电线电缆在内的九大行业乱象,这些曝光不仅揭示了市场中的种种不法行为,更提醒我们消费维权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翻新卫生用品:触目惊心的卫生隐患

晚会首先揭露了翻新卫生用品的惊人内幕,位于济宁市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被曝出大量销售劣质卫生巾和婴儿纸尿裤,这些产品并非来自正规生产线,而是由知名母婴品牌的残次品、下脚料经过翻新而成,记者暗访发现,该公司从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厂家购买原本应销毁的残次品,经过简单敲打恢复蓬松后,重新包装上市,每吨售价高达七八千元,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翻新品中不乏全棉时代、苏菲等知名品牌产品,无法再利用的部分被投入机器打碎分离成原材料,再次卖给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这一曝光无疑是对卫生用品行业的一次沉重打击,卫生用品作为与消费者健康息息相关的产品,其安全性和卫生性至关重要,这些翻新品的存在,不仅违反了行业规范,更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对此,相关部门应迅速行动,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确保卫生用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不灭菌一次性内裤:卫生标准何在?

除了翻新卫生用品外,晚会还曝光了一次性内裤生产中的卫生问题,商丘市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不仅材质严重货不对板,甚至不进行杀菌消毒,记者暗访发现,这些企业的生产车间脏乱不堪,灰尘随处可见,生产好的一次性内裤被随意堆放,有的工人甚至用喷枪往内裤上喷洒气味难闻的强力速干去污剂——“枪水”,这些不灭菌的一次性内裤,不仅无法保障消费者的卫生需求,反而可能成为健康隐患。

3·15晚会曝光9个行业乱象,消费维权任重道远

一次性内裤作为市场热销产品,其方便性和卫生性本应是其核心竞争力,这些不法企业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一次性内裤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

维修“刺客”:高价维修背后的套路

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电维修平台之一,其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一直备受关注,晚会曝光了该平台在维修过程中的种种套路和高价收费现象,记者调查发现,维修人员经常会因为报价过低受到公司上级的批评,公司要求维修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尽可能提高收费,有的维修人员甚至通过表演“双簧戏”等方式,骗取消费者的信任,从而达到高价维修的目的。

维修服务作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公平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这些不法维修平台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维修平台的监管力度,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保水虾仁: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晚会还曝光了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的行为,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能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部分企业却用保水剂来“给虾增重”,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记者调查发现,有的企业虾仁磷酸盐添加量达到30‰,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保水率高达20%,这些保水虾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不应被容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受到不法企业的侵害。

其他乱象:电子签高利贷、窃取隐私、骚扰电话等

除了上述乱象外,晚会还曝光了“电子签”高利贷、窃取个人隐私的获客软件、骚扰电话帮凶AI外呼机器人、疯狂敛财的手机抽奖以及公然售卖的非标电线电缆等一批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这些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和社会秩序。

“电子签”高利贷问题揭示了网络借贷市场的乱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子签协议进行高利贷和“砍头息”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借贷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高利贷和“砍头息”等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窃取个人隐私的获客软件和骚扰电话帮凶AI外呼机器人则揭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这些不法企业利用技术手段窃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营销和骚扰电话等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力度,打击非法获取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确保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疯狂敛财的手机抽奖和公然售卖的非标电线电缆等问题则揭示了市场监管的漏洞,这些不法企业利用消费者的贪念和市场监管的空白,进行欺诈和非法销售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秩序,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监管的力度,打击欺诈和非法销售等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15”晚会曝光的九大行业乱象不仅揭示了市场中的种种不法行为,更提醒我们消费维权之路依然任重道远,相关部门应迅速行动,加强对这些乱象的打击力度,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和服务,避免受到不法企业的侵害,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平的消费环境。

195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