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疫情最新动态,新增2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防控措施升级

【江苏讯】2023年4月15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最新疫情通报,4月14日0-24时,江苏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5例,其中南京市10例,苏州市5例,无锡市3例,常州市2例,扬州市2例,泰州市2例,南通市1例,所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疫情概况

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方面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江苏省也面临着严峻的疫情防控挑战,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江苏省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部分地区出现了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疫情防控形势再次紧张,根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通报,4月14日新增的2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中,南京市10例,苏州市5例,无锡市3例,常州市2例,扬州市2例,泰州市2例,南通市1例,这些感染者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相关密切接触者也已按照规定进行集中隔离。

防控措施

面对新一轮疫情的挑战,江苏省各级政府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加强核酸检测

为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传播,江苏省各地加大了核酸检测力度,南京市、苏州市等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已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应检尽检”,对于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如医疗机构、学校、养老院等,也加大了核酸检测频次,确保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严格管控人员流动

为防止疫情扩散,江苏省各地加强了人员流动管控,对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如南京市、苏州市等,已采取了严格的出行限制措施,要求居民非必要不外出,减少人员流动,对于跨省、跨市的人员流动,也加强了健康码、行程码等查验工作,确保人员流动安全有序。

江苏疫情最新动态,新增2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防控措施升级

3、加强重点场所防控

针对重点场所,如医疗机构、学校、养老院等,江苏省各地加大了防控力度,医疗机构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于发热患者、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一律进行核酸检测,学校、养老院等场所,也加强了人员健康监测,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和隔离观察。

4、加强疫苗接种

为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江苏省各地加大了疫苗接种力度,截至目前,江苏省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亿剂次,覆盖人群超过7000万人,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也加大了疫苗接种力度,确保疫苗接种全覆盖。

疫情影响

新一轮疫情的爆发,对江苏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疫情导致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疫情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出行限制、核酸检测等。

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应对下,江苏省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江苏省已累计治愈出院新冠患者超过9000例,治愈率达95%以上,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人群免疫力不断提高,疫情传播风险也在逐步降低。

未来展望

面对新一轮疫情的挑战,江苏省各级政府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江苏省也将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1、加强疫情防控

江苏省将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延,加大核酸检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传播,加强人员流动管控,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对于重点场所、重点人群,也将继续加大防控力度,确保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保障民生

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江苏省也将积极保障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江苏省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江苏省也将加大救助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江苏省也将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新一轮疫情的挑战,江苏省各级政府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江苏省也将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应对下,江苏省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方面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江苏省也面临着严峻的疫情防控挑战,面对新一轮疫情的挑战,江苏省各级政府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应对下,江苏省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195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