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蒲思宇(乡愁是走不厌的老街和走到哪都无比想念的家乡菜)
“你是哪里人?”
陌生的人在初次见面的时候,除了会问彼此的姓名之外,经常还会带上这样一句话。自己和故乡,就像风筝和线,不管飞再高、再远、再久,终究被一根线牵着,终究还是故乡人。他们也被这根线牵着,心中总是装着独属于自己的故乡情。是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故乡和姓名一样重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特有的气息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老街里的绍兴景色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很多。但是如果撇去皇城气象而仍然能保持高品位的,就少而又少了。在这之中,既有高品位文化的聚合,又能延伸至近代,便只有一座城市,那就是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被文化人余秋雨夸的城市也是我的家乡。在我看来,绍兴是一座在城市发展中始终保持老底子韵味的城市。一面,是拔地而起的高楼起伏,另一面,是“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雨廊翻轩,黛瓦粉墙,教科书般的“江南水乡。
西小路
因为这是在古城西边的一条小路,所以大家都称它为“西小路”, 西小路一面临河,另一面是依水而居的宅院,是江南水乡常有的“河街并行”,很有小时候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味道。在这里,往来行人很少,多住的是些“老绍兴”,一口乡音很是亲切。
蕺山街
蕺山街上,景点颇多,”书圣故里”、题扇桥,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老街不似那人头攒动的仿古商业街,街上只有些卖碱子、虾油、毡帽各种细碎物件,却没有高声吆喝的老店铺。这里保留着旧时大户的“台门斗”、数座屋宇院落,安静古朴。现代翻修的井井庭院里,常有老年人围坐八仙桌边打牌,到处能见人在河埠头涤物,竹竿架起的晾衣架,一派闲适生活景象。
小时候我最喜欢走这条街,傍晚散步时,从窗户口能嗅到各种滋味:苋菜梗的霉,炸豆腐的臭,醉鸡醉鸭的香卤……走完这条街仿佛已经把绍兴菜尝了个遍。
上了大学以后,虽然还是在同一个城市,但回家的次数并不频繁。随着年龄见长,更喜欢这种街头巷尾的乡音欢乐,也十分怀念小时候坐在台门、摇着蒲扇过夏日的静谧时光。
色香味俱的南充美食
绸都南充,成渝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今之繁华,在古亦是。先至汉高祖立安汉,作为三国文化与春节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一些色香味俱的美食。
张飞牛肉
具有浓厚四川风味的特产,产于阆中市,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牛肉表面棕红,切开后肉质细腻,不干、不燥,食之咸淡适口,适合作为下饭、下酒菜。以牛肉、锅烟灰、盐、香料等作为主要原料,经多道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因其成品与猛将张飞脸色酷似,故被称为“张飞牛肉”。
川北凉粉
以优质豌豆作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浆、过滤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制成的凉粉看着色泽洁白,吃的时候拌入点辣椒油,花椒粉、酱油、盐等等调味料,吃起来红辣味醇、鲜香爽口、凉面润滑,最后加葱花点缀,口感直线上升!
木门醪糟
采用木门地区清甜泉水和优质糯米,利用传统工艺精酿而成。它富含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爽甜可口、风味独特,冷热均可食用。有开胃提神、活气养血、滋阴补肾的功能。
如果以上美食还没有勾起大家的食欲,接下来要向大家推荐的是,红糖冰粉!冰凉香甜,清凉降火,物美价廉。是在家就能完成的夏日甜品。只需要冰粉粉和大量清水,再加上辅料果干等就可以完成,既操作简单又能避暑解渴!
闲惬宁静的三明魅力
“你是福建哪里的呀?”“三明的~”“三明?三明我没有听过诶。”“沙县小吃的故乡!”这段对话常常发生在我的生活中。每当与别人介绍起家乡的时候,我总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其实,沙县小吃的源属地沙县,是三明的一个县,但它并不是三明的全部。三明是沙县小吃的故乡,但三明不仅仅有沙县。
糯米团和烧卖
“脑海之中,有一个凤凰花开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在我上学的路口,没有凤凰花,但是有糯米团。晨时大概5、6点钟,路边的小夫妻一起出摊卖糯米团。
虽然三明不仅仅是沙县小吃,但沙县小吃仍是我对家乡的一大回忆。最爱的必然是皮薄馅多的烧麦,外皮看着晶莹剔透,内里的粉丝塞得满满当当!还有专属的豉油作为蘸料,味道更是一绝!前人有诗曰:秦晋北食古,闽中麦初黄。水晶皮莹亮,银粉馅脂香。笼揭氤氲漫,气飘味悠长。豉油食不忘,岂叹世路难。
闲惬生活
三面环山的三明仅有一条河,名为沙溪河,发源于武夷山北,流经三明市。沙溪边上设置了绿道,傍晚时,人们都会到绿道边骑车散步。清晨时候的沙溪河安静又美好,年轻人会出来晨跑,老人也会早起散步。晚上河边的霓虹灯光让人感受到不同于清晨的宁静,也不同于大城市的忙碌,而是一种轻松的归属感。
三明有着独特的魅力,我们总打趣地说它适合养老。如果说北上广是热烈的美丽,那么这个小城市就是闲适的美,清晨时街边的小吃摊聚满了背着书包的学生,夜晚时河边慢慢悠悠背着手跑步的人们,偶尔也有几个慢跑的身影穿过。白天的时候,广场上冲印照片的小摊坐在摊上打斗地主,少年在练习滑板,偶有几个风筝悄悄就飞上了天。凌晨时分,街边聚集起谈天说地的三五好友,吃着串喝酒聊天,聊着今天工作的喜与乐,漫漫长夜慢慢过。
黄河之上的兰州船夫
兰州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古称金城。和南充一样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不仅控制了河西走廊的起点,还是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我所熟知的兰州是冬天明媚温暖的阳光和夏天清爽温润的微风、是黄河上激流勇进的羊皮筏子和河岸旁流水哗哗的高架水车,是船工吟唱的不羁号子……来到兰州,一起领略它的美好。
中山铁桥
兰州中山铁桥位于黄河风景线的中心点,位于白塔山下,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这座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铁桥,是黄河上最早的一座铁桥,即使历经100多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动,它见证着兰州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中山桥早晚时分呈现不同的景色,清晨波光粼粼,黄昏反射夕阳。我最喜欢它夜晚的样子,灯光璀璨,色彩艳丽,桥上射出的那如同一条条光柱耀眼的装饰灯交织在一起,把夜晚的黄河照得分外美丽;金黄色的灯带,水蓝色的桥栏,橘黄色的小灯将桥墩照得无比绚烂。
兰州牛肉面
在兰州美好的一天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兰州牛肉面具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特征,色香味美,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名满全国,素有“中华第一面”之称。牛肉面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一碗香气满满的面加上一小盘酱牛肉,鸡蛋和精美小菜。绝对算得上是一顿丰盛的大餐。最留恋的味道是家乡的牛肉面,自从在外上学,牛肉面便成了精神慰藉,饱含着对家乡浓郁的情意。每次放假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吃上一碗地道的牛肉面。兰州牛肉面贯穿了我整个青春,它的味道就是家的代名词,让人温暖倍至。
羊皮筏子
黄河铁桥旁的羊皮筏子是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组成。用于短途运输,运送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兰州地处黄河之滨,母亲河黄河水流湍急,西北缺乏适合造船的木材。勤劳、智慧的兰州人民创造出羊皮筏子,在激流中踏浪穿波如履平地,他们一直与黄河的峰回路转、汹涌波涛较量着,豪迈勇敢的兰州人民早已“征服”了黄河。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琦窗前,寒梅著花未?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我们也会去往远方,追逐自己的初衷,但心中总有些东西魂牵梦绕着,故乡就像一位祥和、默默不语的母亲,一直守望着我们,或许这就是老一辈说的“这里就是我的根”吧。
责编:曾晓江
策划:汤偲渝
文字:闻新社 陈嘉琦 李雅萍 胡卉洁 蒲思宇 林肖含 刘玉龙
图片:闻新社 陈嘉琦 李雅萍 胡卉洁 蒲思宇
编辑:闻新社 徐璎渝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