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工团(中南大百年荣耀之:历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十大历史事件)
图片选自网络。
悠悠岁月。
往事历历在目。
猛回首,却有十大历史事件涌心头。
这十大事件,经风吹雨打不退色,经岁月磨砺不消失,坚如磐石,永远铭刻在中南财经大学学子的心坎上。
我们要记得来时的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的十大历史事件,就是我们来时路上的十大风景线。
追忆历史,让我们心胸更广阔,步伐更豪迈,闪亮的中国心,更加灿烂夺目。
图片来自网络。
十大历史事件之一
中原大学落户武汉,定址蛇山脚下。
笔者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史工作者屈演文教授在中原大学发源地合影。
自从张之洞慧眼识武汉之后,东方芝加哥——武汉,一下子成为继上海之后的中国名城。
特别有意思,张之洞特别看中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风水。
先后布局湖北省图书馆(老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于蛇山脚下。
1949年5月16日,汉口解放。而在汉口解放之前,中原大学的领导们,就做出英明决策,开赴武汉,将武汉作为中原大学永久校址,并剑指武昌蛇山。
为决战决胜武汉,中原大学将文艺兵作为进军武汉的先锋部队。队伍中,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能歌善舞,豪迈奔放,将中原大学进军武汉的信息,传递到武汉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中原大学文工团于1949年5月10号成立,次日,便在鼓号声中,向武汉进军。5月17日进入武汉,驻扎在现在的汉正街附近,配合正规军,进行文艺宣传活动。中原大学文工团团长——崔嵬,代表新政权在汉口接管民众乐园,当为中原大学在武汉的一大贡献。
几乎与此同时,中原大学的探路队,也进入武汉。他们的任务,就是确定中原大学永久性校址。
其实,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武汉三镇的分工,路人皆知。汉口为商业区,汉阳为工业区,武昌为文化区。
进一步说,武汉大学的创始地,就在武昌蛇山脚下的阅马场。而阅马场为武昌最早的民胜古迹集散地,没去过阅马场的人,可以说没有去过武昌。
阅马场除有辛亥革命纪念地外,还有高高在上的黄鹤楼、近在咫尺的武昌路及九龙井,而九龙井的传说,更增添了阅马场的神秘感。
从区位上考察,阅马场为武昌的咽喉之地。曾经在长江南岸的黄鹤楼一直诉说着,此地于三国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往东为大东门,即为武昌的门户。大东门到阅马场一带,就是中原大学永久性校址的首选目标。
在这个既定的范围内,人们似乎看到中原大学新校址的曙光。
历史就是这样具有必然性。一片荒地处,有一处旧厂房,被他们选定。
继续打听旧厂房的来历,得知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经在武汉的一间汽车修理所。
以修理所为圆点,往北为蛇山山麓;往东为通湘路(建国后改为中山路);往西为首义路,往南为紫阳路(目前改为张之洞路),面积千余亩,是中原大学永久性校址的理想之地。
人们说,慧眼识英雄。
我说,慧眼识宝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这块宝地,寸土寸金哦。
因此,笔者特别呼吁:制作“中原大学武汉发源地”纪念碑,为英雄的中原大学树碑立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的大学生。张光忠拍照。
十大历史事件之二
中原大学在武汉隆重举行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为所有学校所看重。中原大学在武汉的开学典礼就非同一般。
其意义有三:
第一,
从抗大式学校向正规大学、新中国新型大学演进。
第二,
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
中原大学的师生们知道,1948年中原大学成立的时候,同学们是喊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入学的。
1949年8月,中原大学在武汉的开学仪式,离天安门开国大典不到两个月。
其三,是中原大学在武汉的誓师大会。
可以想象得到,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等几位战将,在战争的空隙时候,突发奇想,办所抗大式的学校。于是,就有开封街头的联合招生广告。于是,就有来自河南各地的第一批青年学生。
一年后,呼拉拉地,中原大学在武汉的开学典礼师生员工达到3000人。
在解放初期,一所大学浩浩荡荡3000人,说是开学典礼,不如说是庆功大会,誓师大会。
中原大学在武汉发源地全景图。张光忠拍照。
十大历史事件之三
选派研究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快速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众所周知,中原大学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学校定位于抗大式学校,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毕业生读为短期班、培训班的特定需要人才。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重新组建以后,一下子就成为中国新型大学的标杆式大学。学校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办学理念,颇具时代特色和新中国特色。
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地处北京,既有大批苏联专家的优势,又有政治信息、社会经济经济信息的优势,还有学科建设的优势,中国人民大学成为红色中国的政治、法律、财经、管理等师范大学,当之无愧。
由于中原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具有特定的历史渊源,校长范文澜,曾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创始学校的副校长。中国人是讲缘分的,这个缘分非同小可。
时不我待。
在中国人民大学刚刚走上正规化的道路时,中原大学就开始选派各科研究生进京深造。
是时,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以研究生的身份,入学中国人民大学,那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各科学习中。
以后,活跃在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湖北大学等时期的教学、科研骨干,大都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
比如,目前还在为党工作的、九十五岁高龄的金融学教授周骏、人文学院九十六岁高龄的郭力达教授,都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
选派骨干教师,进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对中原大学具有极其深远意义。
其一,为学校的新中国新型教育奠基。
其二,吸收社会主义新型教育的新鲜营养。
其三,培养学校中坚力量。比如,在武汉地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学校一直具有代表性,比如,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论,一流的专家,都是经过人民大学培养过的研究生。郭慧珍教授,可以倒背《资本论》,是中国资本论研究学者中的佼佼者。
如同旭日东升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照片来自网络。
十大历史事件之四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到学校视察,极大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影响。
我校著名中共党史专家毛磊教授深情回忆说:1967年10月19日下午7时许,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我校)( 时为湖北大学)视察。
毛磊教授现年92岁。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先后在中南政法学院、湖北大学工作。由于长期从事党史研究工作,有特殊的红色记忆能力。
毛磊教授介绍道:
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处于极其混乱时刻,武汉地区“派性”斗争十分激烈,湖北大学为“派性”斗争的前沿地带、中心地带;
地点:现在首义校区北院运动场;
事由:接见全校师生员工;
过程:
第一,师生员工见到敬爱的周总理,全场欢呼;
第二,师生代表为敬爱的周总理戴上红袖章;
第三,师生员工代表总理见总理十分疲惫,送上热水一杯,让总理在主席台饮用、休息;
第四,周总理发表讲话。要点是,希望大家联合起来,搞好复课闹革命,不要搞分裂,要团结大多数。
第五,会场又是一次欢呼潮;
第六,周总理指挥全场师生员工齐唱《大海航行靠舵手》。
周恩来总理,在湖北大学时,学生为他佩戴红袖章。照片来自网络。
毛磊教授介绍说,为了使欢呼声停下来,总理说,我指挥大家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如何?
全场高呼:好!于是周总理打着拍子,指挥全场人员齐声高唱起来。
毛磊教授介绍说:歌曲唱完后,周总理向大家挥手告别,全校师生员工再一次以高昂的欢呼声欢送周总理离开学校。
整个过程大约半小时左右。
周总理视察我校主要意义有:
其一,让阿尔巴利亚外宾亲身体验一下真实的中国;
其二,极大稳定、恢复武汉地区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生活和学校的正常秩序;
其三,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光辉的一页。
十大历史事件之五
湖北大学被撤销,学校成为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个重大牺牲品,极大阻碍了学校的正常发展。
到目前为止,湖北大学被撤销的时间大致有三种说法:
1969年冬。
1970年年底。
1971年秋。
出于对历史的尊重,2023年3月27号上午9时零9分,我从北京通过微信语音通话,联系到远在武汉的毛磊教授,毛磊教授是湖北大学被撤销的亲历者。
毛磊教授肯定地说:湖北大学正式撤销时间为:1970年年底。
对此,笔者十分赞同。
本人收藏一本湖北大学相关人员下放湖北荆门劳动的工作日志,日志截止时间为1970年秋。
湖北大学被撤销,作为历史事件,有一以下意义。
其一,可以对我国大学教育进行历史反思。据了解,在1969年,中国人民大学等北京地区。学校,也有同样的遭遇。
其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地位。当时,有“枪打出头鸟”一说。湖北大学曾经被省长张体学认为是武汉地区大学的一面红旗。
其三,对学校后期的成长,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以邓小平曾经使用过的名字—邓希贤,命名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山岭。
十大历史事件之六
湖北日报、湖北省歌舞团进驻校园,首义校园一度成为武汉地区最早的“创业园”。
实事求是地说,湖北日报、湖北省歌舞团,都是湖北省标杆性单位。
湖北日报,是湖北省的党报。拥有广大的读者。
湖北省歌舞团,是电影洪湖赤卫队的创作和表演单位。
人们喜欢湖北日报、也喜欢湖北歌舞团。但是,她们长期没有比较好的办公场地。
湖北大学被撤销,停止办学。大部分教学设施被空闲。
湖北省有关领导,安排上线两个单位进驻湖北大学所在校园,情有可原。
但是,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以下三个问题值得讨论。
其一,湖北大学被撤销,属于非常时期的非常行为,有关单位应该静观事态发展,不能盲动。
其二,应该充分考虑湖北大学师生员工的心理感受。学校被撤销时,师生员工有灭顶之灾的之感受。许多人认为,这是“拆庙赶和尚”,心情极其悲哀。
其三,湖北大学时期的多个教学楼,被临时改成湖北日报的印刷厂。教室成印刷厂,一是国家财产遭到损失;二是好端端的校园被破坏。
湖北大学的一个支柱学科,是财政经济管理。
对一个具有红色基因的大学,乱拆乱建,特别的不符合我们党长期政策法律的要求。
个中,会计不同意。
财政,也不同意。
金融,也会不同意。
管理,更不会同意…………。
现在,湖北日报、湖北省歌舞团,都已经有了新的办公地址。
且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区位优势独特。
一定有意义上,是湖北大学的继承者——湖北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快速发展,帮了他们的大忙。
道理很简单。
湖北大学的继承者,湖北财经专科学校开始招生,湖北省政府、财政部等部门,就明确表示:为湖北日报、湖北省歌舞团提供财力支持,新建社址、团址,且条件优惠。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终于达到了学校、报社、歌舞团三方满意。
湖北日报,湖北省歌舞团,你们一定要记得:在你们困难的时候,湖北大学是你们过渡时期亲密朋友。
在湖北财经学院高歌猛进的同时,你们也终于有了永久性的办公地址,也是因为我们,一直为你们鼓与呼。
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
湖北大学当年被撤销,是如此。
湖北日报、湖北省歌舞团,进驻湖北大学,也是如此。
湖北日报、湖北省歌舞团、湖北大学,我们都是亲兄弟。
张光忠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事,在中原楼合影。张光忠保存。
十大历史事件事件之七
学校著名教授罗章龙重返政坛
罗章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曾与毛泽东、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重要成员,都有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六大以后,罗章龙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授。
1952年院校调整,罗章龙由湖南大学,调整至当时的中南财经学院(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1年夏,笔者在学校遇到中南财经学院组织部干事。他介绍说,由于历史原因,罗章龙在学校从事教学时间并不长,主要安排在学校图书馆,从事历史研究和资料整理。
实际上,罗章龙在很长时间,需要面对大量的外调和内查。
1979年,中央有关部门,调罗章龙到北京工作,成为政协委员,并担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顾问等工作。
罗章龙重返政坛的主要意义有:
其一,填补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些空白。
比如,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罗章龙重返政坛后,翻译的马克思生活记述一书。张光忠藏品。
邵飘萍的入党介绍人问题,圆满地得到解决。
邵飘萍入党介绍人只有两人,一个是李大钊,另一个是罗章龙。
李大钊已牺牲多年,罗章龙的证明材料,得到了相关党组织的认可。
所以,邵飘萍纪念馆,就有罗章龙与邵飘萍共同战斗的油画。(本人拍有照片)
邵飘萍照片。选自网络。
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重要资料的补充者、完善者。
在北京大学红楼,比较完整的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
从这些活动的历史背景看,有多张罗章龙历史活动照片说明。
因为,罗章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人物中,在世时间是最长的。即1896年到1995年,虚岁100岁。
按法律证据学意义上说,罗章龙是唯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有特殊的说明力。
北京大学红楼,有一段文字介绍: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同李大钊商谈中国共产党建立事宜,三个人当中,就包括罗章龙。
可见,罗章龙的身份非同一般。
三,罗章龙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中,十分活跃。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中,罗章龙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北京共产党小组、中国北方工人早期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都有罗章龙积极活动的身影。
参观者目前在北京大学红楼所见的唯一的一个、介绍毛泽东在北京大学红楼工作情况的视频,就录制于罗章龙。
北京大学红楼,有太多的革命者在此活动过,非常可惜,我们能见到的视频不多,所以,罗章龙谈毛泽东的视频就非常的珍贵。
我在此,起码看了20多遍。
罗章龙翻译马克思的生活一书的出版前言。张光忠收藏品。
十大历史事件之八
中南财经大学隆庆祝中原大学建校40周年。
特别说明,中原大学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文章,我已经写过多遍,并且还有文章要写。
为了节约读者时间,本文不多介绍。
十大历史事件之九
首义校区成为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
事件回顾。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在经济热潮不断高涨的同时,也迎来了体育热。
亚运会、奥运会,一波又一波的激发了人们的体育热情。
1985年。
湖北财经学院升格为中南财经大学。这是湖北大学被撤销,继而降格为专科学校,名声受损,元气丧失……,继而原地恢复办学,原地振兴、原地腾飞,从湖北财经专科学校、到湖北财经学院、再到中南财经大学,完成了一次巨大的历史大循环。
这个历史大循环,许多人的心,破碎过,悲哀过,绝望过……,1985年,是中南财经大学的福年,学校重回大学的怀抱,邓小平同志为学校提写校名,特别让广大师生员工扬眉吐气。
也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湖北省承办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学校争夺主会场的主办权的消息。
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张光忠拍照。
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一个竞争的帷幕,悄悄地在武汉地区高校当中展开。
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主办权,那可是一块“大肥肉”。
谁获得大运会主会场的资格,谁就可以获得名利双丰收的历史机遇。
是啊,中南财经大学刚刚从学院晋升为大学,面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个竞争对手,形势是十分严峻。
很多人看好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因为他们有广阔的地域资源。比如,武汉大学办公楼前的运动场,稍微改造一下,作为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就非常好。
而当时的中南财经大学,本身就是一个袖珍校园,成为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场地设施就是个硬骨头。
事情出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中南财经大学获得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的主办权。
笔者在第一时间获得了这个消息时,感觉到出于意料之外。兴奋当中又忐忑不安。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需要标准的田径场,标准的主席台、观众席。我的天,学校变戏法也变不出来呀!
经过努力,1992年9月22日至10月4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
主会场设在中南财经大学。
学校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主要意义有:
其一,是对学校领导力、竞争力、组织力、管理力、形象力、公关力等各方面能力的也是大检验、大考验。
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一角。张光忠拍照。
其二,是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爱校心、奉献精神、拼搏精神、体育精神等精神面貌,一次大的提升、大的培育。
其三,是全面锻炼培育学校体育教师的全面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极好机会。为学校体育老师,走向全国,创造了条件。
十大历史事件之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位于学校的首义校园的起点人才市场视察
资料介绍,2009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北考察期间,专门视察了起点人力,在视察中,温总理说:“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我非常了解没有工作的求职者的心情,你们为他们找一份好工作,不仅仅是为他们找到了饭碗,而是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尊严、社会地位,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促就业,把这项工作做好。”
是啊,就业是大事。
大学生就业,是大事中的大事。
人才市场,就业市场,为千千万万个老百姓所关注。
武汉起点人才市场,位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小区校园内。
也就是在,首义校区大运场主席台及西方观众席下侧。
早期,曾为一个股票交易市场。
2002年前后,笔者在担任湖北南财文化公司总经理的时候,就曾向学校报告过,于此地开办人才市场。由于某些当权者的官僚主义作风,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主意,胎死腹中。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位于学校的首义校园的起点人才市场视察的历史意义主要有:
其一,不同历史时期,两位国务院总理,在同一个校区,同一个方位,为民担当,为国操劳。
前面介绍过,周恩来总理1967年来湖北大学视察时,就是在现在的——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
1967年时,是湖北大学时期的运动场。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湖北武汉视察,进而在武汉起点人才市场视察,时隔42年,两位总理亮相我们学校,是我们学校的光荣,也是首义校区的光荣。
高楼方向,即为武汉市起点人才市场。
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国大学史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赵凌云教授所著《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作史》,就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两位总理视察我们学校,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大学工作史》的重要素材。笔者正在做《中国共产党大学工作史》编写工作的各种准备。
三,两位总理实质上关心的是一个问题——大学人才的培育和使用问题。
大学,不仅仅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将高素质的人才与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对接。
人尽其才。
校尽其力。
是人才强国的重大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景点之一。张光忠拍照。
张光忠。
2023年3月28日。北京金融街。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