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学院巡礼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介绍

01发展历程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9年9月,与信息工程学院合署。根据郑州大学一流建设需要,2021年10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独立设置,设立中共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委员会,同时软件学院并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以下简称“超算中心”)党组织关系划转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管理。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创立是郑州大学积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河南发展急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各级领导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凝结了几代郑大计算机人求是担当、负重前行、团结努力、接续奋斗的汗水和心血。


学院的相关学科专业始于1956年8月原郑州大学建校初始设立的三个系之一的数学系相关学科方向和1985年原郑州工业大学电机系成立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由当时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对口援建高校抽调的优秀师资扎根河南创建,持续建设发展至今。在前期基础上,原郑州大学1972年挂靠数学系正式成立计算技术专业,是河南省最早建设的计算机类专业。此后,1984年原郑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从数学系分出成立计算机科学系,1991年原黄河大学计算机相关学科专业并入,1993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1996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原郑州工业大学),1999年原郑州大学计算中心并入,2001年1月原郑州工业大学计算机及自动化系计算机专业并入,2002年6月北校区计算中心、东校区计算中心并入,2002年9月成立郑州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南校区办学),2003年获批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全国共35所),2004年9月成立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北校区办学),200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将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调整为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建设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20年获批成为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1年获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交叉学科博士点(河南省唯一的人工智能学科博士点),自1993年以来一直是河南省重点学科。


02人才培养


学院与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合署一体化建设、师资人才相互双聘共享。学院师资力量强大、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现有教职工302人,包括陈国良院士、邬江兴院士、王恩东院士、樊会涛院士、彭寿院士等领军科学家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6人(含讲席教授等柔性引进岗位),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193人,形成了多个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实现“院士运筹帷幄 国家人才具体指挥 青年骨干冲锋陷阵”的有组织科研大团队。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开放)办学,加强与海外、港澳台高校的合作交流,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共建中俄超算研究院,建有全校唯一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门机构—中德学院,每年出国交流学习及深造学生百余人以上,在中外合作办学及国际化教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03 学科力量


学院学科力量雄厚,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等3个学科,其中计算机学科ESI学科排名进入世界前1%(河南省计算机学科中唯一);具有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和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交通运输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研究生,计算机技术为国家专业硕士学位综合改革试点领域;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人工智能系等3个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虚拟现实系正在筹建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学院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橡塑模具CAE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建)、海信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建)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河南省大数据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共建)等一批省部级平台,作为重要学科力量积极支撑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设,并与中科曙光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建一批服务产业的高水平校企联合实验室(研究院)。


学院依托雄厚的学科力量与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高端平台为依托、以特色优势学科方向为“横梁”、以专业(系)为“纵轴”的“π”型科教融合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支撑了知识体系、组织体系、平台体系“三位一体”的有组织科教融合。培养信息学科堪当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始终是学院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使命。学院现有学生2731人,本科生1839名,研究生892名,其中硕士772人,博士120人(外国留学生25人);学院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培养,依托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和高水平科研平台与团队支撑,建有智能机器人、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信息安全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学生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近300余项,在国内外科技创新竞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多次获国际和国家级大奖,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连年被评为郑州大学就业先进单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1972年郑州大学开设计算技术专业,是河南省最早创办的计算机专业,199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调整为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培养“科学型与工程型相结合”的宽口径人才。本专业重视未来高水平人才所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强化数理知识及学科基础理论,秉承“厚基础、重实践”的办学理念,依托学院学科优势与特色不断优化专业课程,注重系统级知识体系的建立,强调基础科学理论与复杂工程开发的结合。经过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为国家和区域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1 专业概况


本专业是河南省最早创办的计算机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立德树人,高质量培养从事解决计算学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具备学术研究、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本专业教研室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0年,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遵守法律法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有扎实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设计、开发复杂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强烈事业心和担当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高端应用型人才。毕业的学生可在IT行业、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可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02 特色优势


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利用郑州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和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开展思政教育;


广纳优秀生源,承载百万河南考生对高质量计算机教育的期盼,招生分数和人数常年居郑州大学所有专业前5,对标“拔尖计划”要求建设;


竞赛科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创活动,在互联网 、ACM、挑战杯、机器人等大赛中屡获佳绩;


校企深度融合,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创建了系列校企联合课程和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新工科”等项目。


03 人才培养


专业深入探索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大力推动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专业主干课程有微积分、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概论等,专业核心课程还包括数字逻辑、汇编语言、面向对象原理与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编译原理、人工智能等。


04 升学就业


近年来,信息学科的人才需求强劲,本专业的就业优势更为明显。统计结果显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平均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去向良好, 就业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继续攻读学位和出国深造学生的比例稳中有升,近3年毕业生读研率超过40%。




软件工程专业介绍

01专业概况


郑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前身是创建于1972年的计算技术专业,并于2002年招收软件工程方向的本科生。2007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增设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并单独招生。2010年,软件工程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016年,本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河南省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类专业;2018年,软件工程系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9年,本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2020年,本专业再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郑州大学软件工程学科具有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培养体系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河南省重点学科。2022年7月,郑州大学工业软件学院入选河南省级重点支持建设的设计学院和工业软件学院名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已达国家级水平,该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也是河南省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类专业,相应学科具有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培养体系和博士后流动站。在吸纳优秀生源,组织竞赛活跃,和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等多个方面,具有显著优秀。


02 人才培养


专业深入探索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大力推动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微积分、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掌握扎实的计算科学及软件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软件设计与编程、项目规范管理、交流与组织协调等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的科学研究、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与实现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有IT行业、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各大研究所、高等院校、国防等。


03 升学就业


近些年,信息学科的人才需求得到凸显,计算机类专业就业优势明显。统计结果显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平均在90%以上,其中,本专业约35%的学生进入双一流高校继续攻读学位和出国深造深造。毕业生就业去向良好, 就业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

01专业概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专业是郑州大学2022年新办本科专业,将于2023年进行首届本科招生。该专业是以数学、信息理论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软、硬件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专业内涵丰富、应用领域广泛,发展迅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元宇宙等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正引发可产生链式反应的科学突破、催生颠覆性技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社会发展的新机遇。


人工智能专业依托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紧密联合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该专业应用背景明确、产业空间巨大、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学院专业特点结合紧密,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人工智能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基础理论,注重与工业智能、超级计算、智慧城市等方向的交叉应用,培养“人工智能 X”的复合型交叉人才,服务河南“十大战略”和郑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重大交叉科学问题的汇聚研究。


02 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人工智能进行系统布局的大环境下,响应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号召,应对国家和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对人工智能人才的短缺的现实需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与修养、健全人格,国际视野,知识宽厚,能力全面,适应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要求,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理论,能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与开发、计算机系统工程与设计、智能系统设备制造、人工智能技术管理和教育等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交叉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工作锻炼,预期可具备的能力包括:


(一)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通过文献研究,使用高级语言等现代工具,能够解决人工智能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分析、计算;


(二)能自觉将社会文化、伦理等融入到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实践,具有分析评价本领域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所造成影响的能力;在本领域工程实践中,始终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具有工程师人文素养,承担工程师职责;具备有效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担任团队领导角色;具备国际视野,参与国际学术技术交流;


(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形成自我身心锻炼的习惯,具有饱满的事业热情和向上精神,不断为行业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


03 专业特色


人工智能专业根据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物陈国良院士、王献昌、陶大程等大师的直接指导下,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求为纲,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瞄准人工智能关键基础理论及其交叉应用,加大科教产教深度融合,重塑课程和培养体系,重点开设与智能制造、智能芯片、智能交通、文化计算等“人工智能 X”相关的交叉课程,在课程设计中深入贯彻目标导向理念,使专业培养符合新工科“人工智能 X”交叉协同发展的要求,


本专业采用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平台 模块”课程体系,在平台课程中,以国标要求的通识课、思政课为主,适当嵌入个性化需求的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在模块课程中,以专业特色方向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确保人才培养的应用和交叉特色。在实践课程方面,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的“项目型”实践课程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创新训练项目的建设,重视互联网 、挑战杯等专业竞赛,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赛促学。


04 核心课程


主要课程: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知识表示与处理、机器人学导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实验、编译原理实验、人工智能导论实验、机器学习导论实验、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实验、人工智能综合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基础与工程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05 升学就业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目前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国家已将其列入重点战略发展规划。人工智能专业的主要就业领域为信息技术、高科技产业以及数字产业。近年来涌现了很多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岗位,比如图像处理软硬件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岗、数据分析岗位等,主要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算法、深度学习等多种技术的分析、研究、开发,并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设计、优化、运维、管理和应用。根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随着人工智能企业的增多,人才供需缺口更大。


学生可通过考研、出国等渠道进一步深造。高学历人工智能人才在就业市场非常具有竞争力,尤其是科研经历丰富的科技人才,在电子、航空航天及高校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就业市场中人工智能专业需求缺口大、学生择业面广、就业途径宽、难度小、薪酬待遇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


本文转载自郑大招生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